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 >> 网上党建 >> 学习材料  

习近平在福州(十三)“习书记那几年是福州发展最快、积累最多的时期”

发布日期:2020-01-08

采访对象:赵汝棋,1948年4月生,福建闽侯人。1980年3月任福州市委办公厅副主任,后历任市委政研室主任,福州农工商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福州口岸办主任。2009年退休。

采 访 组:邱 然 黄 珊 陈 思

采访日期: 2017年6月9日

采访地点: 福州市芳沁园

采访组:赵汝棋同志,您好!习近平同志到福州任职的时候,您是市委办公厅副主任。您第一次见到他是什么时候?

  赵汝棋:1990年4月23日,习书记来福州任市委书记。那天,领导干部会议结束后,习书记首先跟我们办公厅的几位同事见了面。我当时主要负责经济工作调研、文字材料准备和市委智囊团等方面的工作。

  第一次算是打个照面,我们大家就是和习书记相互认识一下,他了解一下工作运转等情况,便于接下来开展工作。

  采访组:不论习近平同志到哪里工作,他都是以调研开局。在厦门是这样,到宁德更是这样。那么,他来福州是怎样开展调研的?

  赵汝棋:习书记确实非常重视调研。他刚一上任,为了熟悉福州的情况,马上就下到基层去调研。我记得他刚来没多久,就让我们和港务部门联系准备一艘客轮。

  客轮准备好之后,习书记就带领大家去调研。那次称得上是一个比较大型的调研。当时是1990年6月,天气炎热。那艘客轮很小,行驶速度也很慢,习书记、洪永世市长,还有几位副市长和各部委办的主要负责同志,以及我们办公厅的同志,都坐在上面。

  我们乘着小客轮沿着闽江一直到出海口,然后再到马尾。这样走一圈,主要是考察闽江下游的情况。这些地方是后来“3820”工程规划的重点地区,也就是“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包括马尾、连江、长乐,还有老城区东南部。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客轮尾部摆了一张很简陋的桌子,习书记将福州地图铺在上面,我们边看边讨论,主要议题是福州下一步该往哪个方向发展,该怎么发展。

  当时,我们站在船上往两岸看,两岸非常荒芜,都是很粗陋的沙滩、滩涂,以及杂乱的树木,甚至连群众住房都很少。我们这些随行人员当时一点儿都没意识到要制定什么战略规划,更不知道“3820”工程。直到后来,我们从习书记那里得知,整个福州今后的发展方向就在这里。

  习书记接手福州的时候,福州的发展前景并不明朗。福州过去属于轻工业型城市,工业底子比较薄,交通不方便,物品也很难运到外面去。而且,当时福州可动用的财力大概只有两亿元,去掉煤气补贴8000万、粮食补贴5000万,还要去掉几千万蔬菜补贴,剩下的机动财力就不多了。可以说,当时的财政就是“吃饭财政”,能管好吃饭的事情就不错了,想要搞基础建设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在历史上,福州是依靠闽江繁荣起来的。到了上世纪90年代初,我们觉得闽江的发展潜力都挖掘得差不多了,对下一步该怎么办,心里都没底。当时在全国所有的省会城市中,福州国民生产总值排在20位左右,很靠后。

  这就是习书记接手福州的起点。面对困难,他没有就事论事,而是着眼长远,深谋远虑,在调研基础上谋划福州今后的发展方向。那次闽江调研后不久,福州市在8月份召开第六次党代会。这次党代会报告,确定了福州“一个重点、两条线、三个层次、四个突破”的对外开放基本思路。其中,“一个重点”就是以闽江口开发为重点;“两条线”就是在福马路、福厦路(福州段)沿线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辟若干区域;“三个层次”就是形成开发区和闽江口投资区、老市区、郊县三个不同的层次;“四个突破”就是在兴办“三资”企业、技术引进、出口创汇和软硬环境建设四个方面都有重大突破。

  习书记后来跟我讲:“我不能把精力放在日常琐事上,你们要多做些细致的工作。”他指示办公厅要为他收集国内各个城市的最新发展动态。我们组织了一个小班子,每天都把各地动态汇报给他。他还要求我们收集国内外媒体对福州的评价,收集“亚洲四小龙”的情况,及时向他汇报。

  采访组:福州的“3820”工程,是不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赵汝棋:是的。对福州实际情况的调研,对全国各地动态和“亚洲四小龙”情况的了解,都为制定“3820”工程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促成“3820”工程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

  南方谈话精神公开后,市领导认为福州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在机遇来临时,必须抓住机遇实现腾飞。1992年5月,为了贯彻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市委召开党代表会议。习书记在会上指出:“必须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做到每3至5年上一个新台阶,尽快改变港澳粤闽台南中国海区域内我们处于‘后排就座’的状况。现在我们组织了一个班子,准备做些深层次的探讨,研究20年后福州市将达到怎样一个发展水平。”习书记所说的这个班子,由他亲自担任总指导。

  在研究过程中,市里组织了北上、南下两个调研组,分赴北京、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广东、深圳等地学习取经,历时半年之久。当时,我跟了南下的调研组。通过这样的学习考察,许多国内先进城市的发展经验都被融入后来的战略设想中去。比如,在上海,调研组学习了构建大都市格局的经验;在广州,许多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都很有借鉴价值。

  除此之外,习书记还要求我们去了解国外港口城市发展的情况,让我们分析港口对福州发展所起的作用。他还邀请日本三菱研究所的专家来福州调研,这些专家调研之后形成了一个报告。在我印象中,他们提出依托两港(海港和空港),把福州发展重心放在闽江下游。

  我们综合各方面的调研情况和研究报告,形成一个初步材料,先向习书记汇报,根据他的意见作了修改,然后下发各县区和部委办讨论,汇总形成新的稿子。经过反复修改,进入档案的起码有10稿,其他大大小小的修改稿更是不计其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先后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市人大、市政协、民主党派有关方面负责人,省市理论界、科技界的专家学者,市直有关部门及县(市)区领导,市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及基层同志等都来参加了。最后形成的定稿,就是《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也就是为世人所知的“3820”工程。

  随后,这一战略设想在1992年11月召开的市委六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审议通过。据此,市政府进一步修订了《福州市“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并经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使市委的决策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

  根据我们了解,当时国内没有第二个城市制定20年的发展规划,一般城市都是制定5年的发展规划。正如习书记提出的,福州基本上是一座没有“雕琢”过的城市,要发展就一定要有长期设想。他还说,一个地方的建设,如果没有长远规划,往往会导致建设中的严重失误,甚至留下永久遗憾。

  采访组:“3820”工程制定出来以后,大家的反应如何?

  赵汝棋:对于“3820”工程,一开始大家感到没信心。20年之后,要实现年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15.4%多,出口年增长25%,城市居民人均收入增长13%。这个指标在当时来看,显得太高了,很难实现。

  习书记不断给我们加油鼓劲。他说:“1990年,福州的国民生产总值只有100亿,基数很低,但同时也说明我们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福州可以有一个很宏伟的增长,虽然有很多不利的条件,但是也有很多优势。福州有侨、水、人的优势,特别是人,福州历来就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历史上出过的进士就有3000多个。”

  听他这么一讲,大家都吃了一惊,很是振奋。的确,福州是出人才的地方。在古代,海军高级将领中有一大部分是福州人。全国第一个派出留学生的是马尾船政学校,全国天文界名人中一大部分是福州人。福州既有人才,又有水,在全国城市当中,福州的储水量是名列前茅的。福州港湾众多,四面环山,空气清新,适宜发展。习书记是以国际大都市的眼光来看待福州发展的。他说:“我们南边有广州,北边有上海,按照这个距离,两者之间应该出现一个大城市,这个大城市应该是福州。”

  从历史讲到现实,再讲到未来,习书记就是这样不断给大家打气,终于定下了“3820”工程的目标。在总目标的统筹下,他要求各县区分别制定出阶段性目标,今年要达到多少,明年要达到多少,一一分解下去,力求指标统统完成。

  2010年,恰巧是“3820”工程规划制定的第20年,我们重新回顾了一下,“3820”工程的全部指标几乎都达到了:福州地区国民生产总值(GNP)目标是增长15.4%,执行结果是增长15.42%;人均收入总值(人均GNP)目标是增长14%,执行结果是增长14.3%;出口总值目标是增长25%,执行结果是增长24.5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标是增长13.4%,执行结果是增长14.42%。

  只有农村人均收入增长12.1%,离原定目标还差一点。为什么差一点呢?原来是因为福州下面的县区发展太快,一大部分农民都转为城市户口了。如果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实际上这个目标也是基本达到了。当时,我们看到数据,都口服心服——绝大多数目标不仅都达到了,而且每一项都不是超过很多,而是比较接近。由此也可以看出当年制定“3820”工程的科学性。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福州5年、10年、20年的发展历程,最辉煌的就是前面5年,还有5年后面的两三年,都是接近20%的增长速度。开头5年也就是习书记主政那一段时间。我这样说,不是因为他现在当了全党的总书记而故意赞扬他,而是因为那5年确实是福州发展最快、积累最多的时期。这是可以用数字说清楚的。福州1990年经济增长只有8%,1991年、1992年也不高,到了1993年,经济指标就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3820”工程实施以来,福州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的排名就一直往前跑。之前国外媒体很少报道福州,后来却非常多。媒体都纷纷评价:福州是跑得最快的省会城市,也是引进外资最多的省会城市。

  采访组:习近平同志一直倡导狠抓落实。请您讲讲他在福州工作期间是如何抓工作落实的?

  赵汝棋:习书记抓工作落实,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第一个,主要抓县区。他主政期间,市委市政府每年都会下到县区进行现场办公。福州一共13个县区,一年要开13个现场办公会,主要就是检查“3820”工程的落实情况、进度情况,看看出现了什么问题?需要市委市政府解决什么问题?有没有达到要求?等等。

  第二个,定期指导工作。每年中央和省委都会有一些新指示,他就主要围绕这些指示精神和“3820”工程执行情况,在每年1月初以市委名义给县(区)工作以指导。

  第三个,检查落实情况。他要求市委办公厅专门成立督查处,主要检查以“3820”工程为重点的市委决策落实情况。这在各地算比较早的。

  我当时在市委办公厅,主要为他提供两方面的信息:一方面是群众对市委、市政府政策措施的反映,另一方面是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所以,我们除了参加每年的现场办公会,检查会后落实情况外,还要派出专门的调研人员进行民意调查,然后整理和呈送关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调研材料。根据他的指示,调研材料要一事一议,上面介绍发生的事情,下面是关于该事情的处理意见。

  习书记非常关注民意调查。大家只要查一查当时的档案就会知道,我们调研的内容大多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比如菜价又涨了、哪个地方又排放污水了等等。一般情况下,他很快就会作出批示,并要求马上办理。

  可以说,习书记在福州这几年,每年“3820”工程的进展都非常好。之所以说他那几年是福州发展的辉煌时期,也主要得益于他狠抓工作部署的落实。

  采访组:您认为习近平同志当时工作上有什么突出特点?

  赵汝棋:工作上,他不喜欢搞一些运动式的东西。除了星期六或星期天要开紧急会议,他都不要求我们加班加点。但他对下面干部的要求非常严格,要求大家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事,做好8小时以内的事情。

  习书记还非常重视城市科学研究和规划,他自己担任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城市科学研究会主要研究两大问题:一个是旧城改造;另一个是农村的乡镇建设。这两个问题他都进行过专题研究。研究农村乡镇建设专题时,他到全市各个县区调研,然后选出4个典型,结合“3820”工程,把农村乡镇建设逐渐发展起来了。

  当时,他对旧城改造有个比较大的思路,就是成立一个新区,逐步把老城区转移到新区,工业、城市住房都向新区转移。福州市委、市政府都建在乌山脚下,按照他的意见,也是要搬出去的,要还山于民的。可能他认为时机未到,加上其他事情太多,不能专注去搞这个事情,当时就没有搬成。他离开福州时还专门交代,上一年财政剩余20亿,其中要留出五六亿作为市委、市政府搬迁用。

  习书记做事很果断,但从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别人。比如,召开市委常委会讨论某一方案时,他可能倾向于同意,但如果常委意见不统一,不同意的人比较多,他就会说:“这个方案看起来还不大成熟,会后办公厅要把情况再弄清楚一下,争取提出更多的措施和办法,可以等以后适当的时候再来研究。”

  一般在常委会上讨论两三次之后,大家意见比较统一了,他才拍板。包括“3820”工程也是这样。当时意见比较多,认识很不统一,他就要求暂时放一下,下次再开会研究。对于会上常委们提出来的意见和想法,习书记要求办公厅必须做好补充和说明。在决策上,他很民主。在大家意见分歧比较大的情况下,他不会急于拍板。

  采访组:您在习近平同志的领导下工作了这么长时间,请谈谈对他的印象吧。

  赵汝棋:习书记很喜欢读书。在福州工作时,他的办公室并不大,光书架就占了两面墙,上面摆满了书。习书记的阅读面非常广泛,各方面的书都有。他工作之余,主要就是看书。

  有一次,我跟他到永泰县调研。当时,永泰县的县委书记在陪他调研过程中,就讲了一些永泰今后的发展规划,无非就是想通过发展一些加工业、旅游业找出路。习书记听他说了一路,也不怎么表态。当看到永泰县城的主河流大樟溪时,他说:“这里景色很好。”接着又讲了一句,“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你这个地方只能是因地制宜,做森林、竹子的文章。”王羲之《兰亭序》里面的诗句,他都能信手拈来,可见他的文化底蕴之深厚。

  还有一次,下面一个县的书记汇报工作,内容大概就是要做什么、怎么做。习书记笑笑说:“我知道你要讲的意思是什么,大家也都很辛苦,但我这个人有时候很喜欢‘不问耕耘,只管收获’,你就把你现在的主要成果跟我们讲一下吧。”听了习书记这番话,这位书记就简明扼要地汇报了工作成果。调研回来的时候,他和我们坐在一辆中巴车上。我们说:“习书记,您刚刚讲的‘不问耕耘,只管收获’把那个书记镇住了,要不他还会不停地讲具体怎么做的。”习书记说:“其实,那句话不是我讲的,原句是曾国藩讲的‘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我是反其意来说的。其实,我们生活也就是这样,我们做得再多,无非就是播种、灌溉、收割这个过程,但是人家最瞩目的,还是你收获了多少东西。所以我说‘不问耕耘,只管收获’。”习书记在谈话中经常引经据典,而且能够把古人的话运用自如,让我们很佩服。

  在车上,他还讲了很多内容。他说:“世上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栽种、耕耘,大家都是相似的,但往往个人的收获各有不同。”我们又觉得这句话怎么这么熟悉呢?后来才想起来,这是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习书记每次讲话都给我们很多启发,所以我们说他文化底蕴很深,值得我们学习。

  习书记还很有人情味。他的女儿是在福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后来,他和彭丽媛老师还一起专程到妇幼保健院,向院长、医生、护士表示感谢。彭丽媛老师还在妇幼保健院的联欢会上献唱歌曲,以示感谢。

  还有一件事情。早年他在陕北梁家河插队的时候,有位村民与他感情很好,后来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他得知这位村民病得很严重,就马上打电话慰问。他对这位村民说:“农村医疗条件差一点,在那边我也不能帮助你什么,你还是到福州来治疗吧。”那位村民到福州之后,他亲自安排送到医院。他对那位村民说:“在这里,你就不要管其他的事了,专心养你的病。”其实,那位村民的医疗费全都是他个人支付的。后来,村民病好之后,他又派人专门把这位村民送回家。这样一件事,展现了习书记对待老朋友的真心真意,让人很感动。

  习书记偶尔也会跟我们聊些轻松话题。有一次,他到我们办公室问道:“你们最近在考虑什么?”我们就跟他说:“我们在考虑怎么适应我们的新领导。”他坐在那里,笑着点点头说:“哎呀,我也正在考虑怎么适应你们。”他就是这么一种为人,很随和。

  习书记很注重为民办实事,要求我们每年都要为群众办20件实事。我们先把要做的事情给他写个报告,那些影响很大但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事情,他都会划掉。他说:“做不到的事,宁可不要说。我们办事情无非就是这么几种情况:第一种,一眼看过去,今天能够办成的,你就马上办。第二种,需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完成的,就要制定出规划再去办。第三种,很难办到的,就不要说过头话。”在他的指示下,每年要做的20件实事,都是确定一定能够办到才会公布出去。这就叫实事求是。

  有一次,他对我们说:“你们知道福州人最怕的是什么吗?”我们说了很多东西,有说这个的,有说那个的。他说:“我在福州下面转的时候听到,福州人最怕的就是水火无情。为什么?福州这个地方很多都是木板房,火一烧就是一大片。闽江一发大水,水就会倒灌进来,百姓就遭殃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进行棚户区改造,修建闽江防洪堤。”由此,福州市积极开展棚户区改造,同时又提高了防洪抗灾的能力。

  习书记还多次提到,“不能新官不理旧账”,“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这两句都很有名的。他只求实干,不爱作秀,不爱出风头,十分低调。这让我十分敬佩。

  他很讲究实际,有实事求是的风范。他曾对我们说:“人所处的环境就是这样,不能时时刻刻什么都想改变。有的时候,甚至大多数情况下,你只得低头,只能认了,你要先适应以后再想办法改变,否则容易出乱子。”我认为习书记说得非常好,很有哲学意味。

工作动态  
热点图片  
福州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古田路128号劳动大厦二层
综合部(办公室)电话:0591-83325324 人事代理部:0591-83354217 人才交流部:0591-83849356
信息技术科:0591-86251529 档案室:0591-83323470 传真:0591-83332124 监督电话:0591-83325324
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闽ICP备06006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