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共服务 >> 网上党建 >> 学习材料  

中国制度面对面⒃直挂云帆济沧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何行稳致远?

发布日期:2020-09-14

  在人类发展进步的历史长河中,往往有一些紧要的关头,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走向。翻开我国古代王朝兴衰史,几个著名盛世在形成时间上皆有规律可循。西汉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期达到极盛,唐朝通过近百年的励精图治实现“开元盛世”,清朝从入关到“康乾盛世”有70多年的时间……从中可以窥见,执政70—100年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时间节点。在此期间,能不能形成一套成熟管用的制度和治理体系,穿越“历史的三峡”,对于稳固政权基础、实现国家大治至关重要。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过70多年的持续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同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竞争较量更为尖锐复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了关键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更为艰巨繁重。未来30年,只有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战胜风险挑战、完成历史任务提供制度支撑,开辟“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一 毫不动摇坚持和巩固

  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关键要看这个社会制度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鞋的人最清楚。新中国70多年辉煌历程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与我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国情相契合,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治理效能。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探索和形成一个好的制度不容易,关键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巩固。怎么坚持和巩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是一个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也是一个政策法律体现的问题。必须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把它像种子一样种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头脑中,如红线一般贯穿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中。

  始终不渝坚定正确方向。方向是旗帜和灵魂,决定着国家的前途命运。70多年来,我们在推进制度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确保社会主义事业不偏向、不变色。在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中,很多制度都冠以“社会主义”的前缀,比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社会主义”并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规定了这些制度的根本方向和性质。在前进道路上,制度无论怎么改革,也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方向,决不能在根本问题上犯颠覆性错误。

  原原本本遵照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是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其中,起枝干作用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构建起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总体框架。这3类制度,从不同层次,围绕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对党和国家各方面事业作出制度安排,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纲”和“总遵循”。各级党委政府无论是编制发展规划、推进法治建设、制定政策措施,还是部署各项工作,都要遵照这些制度。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都要以这些制度为准星,自觉对标对表,不能有任何偏差。

  坚若磐石保持强大定力。社会主义制度一诞生,就处在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中。社会主义中国从成立之日起,就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围剿”和打压之下。那么多年过去了,无论是被战略包围还是被核武讹诈,无论是被经济封锁还是被贸易恫吓,我们不仅没倒,反而一步一步发展壮大。可以预见,未来两种制度的竞争将会更加深刻剧烈。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保持强大的战略定力,保持顽强的信心信念,笃定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让这条道路越走越宽广。

  二 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

  古诗云,“疾风知劲草”。重大危机时刻,才是检验制度好坏的试金石。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这次抗击疫情斗争,既彰显了我国显著制度优势,也暴露出许多弱项和不足。比如,国家应急管理体系还需进一步健全,国家储备体系效能有待优化,城市公共环境治理还存在短板死角,等等。认真总结这次疫情的经验教训,就必须系统梳理相关领域存在的问题,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及时作出制度安排,进一步提升国家治理的能力和水平。

  任何制度都不是天生就完美的,有一个动态演进、发展完善的过程,必须随着时间、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正所谓“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时间还不长,特别是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化,国家治理面临许多新任务新要求,必然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完善、不断发展。

  “勤打补丁”,堵上制度漏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日益发展壮大,涉及的领域和方面不断拓展,但有的新领域相关制度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存在制度空缺。必须围绕这些新领域,加快制定和完善各项相关制度,切实补上制度短板。这次全会提出的目标和任务,很多都是空白点和薄弱点,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必须以它们为重点,着力固根基、扬优势、强弱项,使我国制度体系更加系统完备。

  “实时升级”,强化制度性能。制度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必须小步快跑、迅速迭代,不断推出性能更优的新版本。这是由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进步所决定的,也是由社会生活快速变化所要求的。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等法律法规,都是根据形势变化新修订完成的,将在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适时卸载”,保持制度时效。随着时代变迁和时间推移,一些制度严重滞后于形势发展,需要根据具体情形,像卸载手机软件一样加以废止。有的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制定的,现在时过境迁,早已失效,沦为“僵尸”制度;有的明显与宪法或相关法律相抵触,不利于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绊脚石”。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进行了两次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工作,共废止376件、宣布失效425件,解决党内法规制度中不适应、不协调、不衔接、不一致的问题,提高了党的制度建设科学化水平。

  三 不折不扣遵守和执行

  2019年11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闭幕不久,中央宣讲团就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宣讲,作报告32场,举办各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活动近50场,直接听众约45万人,间接收听收看的达1800多万人。随后,各地各部门结合各自实际,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基层宣讲活动,推动在华夏大地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

  这次全会对党和国家各领域、各方面的制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全面部署,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政治宣言书。学习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全党全国首要的政治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远近结合、整体推进”的要求,把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

  强化制度权威。长期以来,我国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的法治意识、制度意识不强,逢事喜欢讲个熟门熟道,制度规定面前动辄搞变通。比如,有的人对制度缺乏敬畏,根本不按制度行事,甚至随意更改制度;有的人千方百计钻制度空子、打擦边球;有的人不敢也不愿遵守制度,甚至极力逃避制度的监管,等等。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始终对制度怀有敬畏之心,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在全党全社会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形成全体人民共同尊崇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的良好氛围。

  彰显制度力量。“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不执行,再好的制度也是摆设,成为无人畏惧的“稻草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破窗效应”,带来的危害比没有制度还要大。制度执行,既需要有内在的自觉意识,也需要有外部的强制性约束。必须构建领导有力、执行坚决、监督全面的体制机制,加大问责力度,确保党和国家所有制度都能得到有效执行,确保所有单位和个人都严格执行制度,使制度时时生威、处处有效。

  托举制度成效。“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无数医护人员舍生忘死、日夜奋战,广大扶贫干部坚守一线、决战决胜,千万快递小哥顶风冒雨、服务万家……不同的面孔、一样的使命,构成了今天中国实干兴邦的奋斗姿态。只要14亿多中国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一往无前地顽强拼搏、砥砺奋进,就能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强大的治理效能,通达“中国之治”的新天地。

  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曾自信满怀地说:“我们的制度将一天天完善起来,它将吸收我们可以从世界各国吸收的进步因素,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制度。”经过40多年的持续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大厦已经巍然耸立,制度优势充分彰显。我们相信,再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必将日臻完善、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更加壮阔的康庄大道。

工作动态  
热点图片  
福州市人事人才公共服务中心版权所有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古田路128号劳动大厦二层
综合部(办公室)电话:0591-83325324 人事代理部:0591-83354217 人才交流部:0591-83849356
信息技术科:0591-86251529 档案室:0591-83323470 传真:0591-83332124 监督电话:0591-83325324
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登记证号:闽ICP备06006098